【典故】經濟學人的專欄名稱(轉載)
說真的,
我們以前學的其實是美語。
撇開發音不談,
我常覺得英國人用字遣詞的習慣自成一格,寫文章特愛掉書袋。
英式幽默也是,常常拐來彎去,含蓄中自有巧妙。
所以,閱讀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時,愛死了他們的文字與文字遊戲,但也死了很多腦細胞。
光是專欄的名稱就讓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了。
所幸,該刊編輯總算有點同理心,為了可能跟我一樣困惑的讀者寫了一篇解釋,
讓我看到了隧道盡頭的光.....
該篇有人譯為中文,網址已附在本文最底。
The Economist Sep 5th 2013
原文
我們以前學的其實是美語。
撇開發音不談,
我常覺得英國人用字遣詞的習慣自成一格,寫文章特愛掉書袋。
英式幽默也是,常常拐來彎去,含蓄中自有巧妙。
所以,閱讀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時,愛死了他們的文字與文字遊戲,但也死了很多腦細胞。
光是專欄的名稱就讓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了。
所幸,該刊編輯總算有點同理心,為了可能跟我一樣困惑的讀者寫了一篇解釋,
讓我看到了隧道盡頭的光.....
該篇有人譯為中文,網址已附在本文最底。
這些專欄名稱,好幾個是出自人名:Bagehot, Charlemagne, Schumpeter,
Babbage
也有地名:Lexington,
有趣的是,竟會出現跟植物有關的名稱,而且不只一個:Banyan, Buttonwood, Pomegranate, Baobab,
而且,注意到了吧?好幾個都是b開頭,莫怪乎編輯自己也說下次要是有新專欄要命名,可別再用b開頭的字了。
這邊特別提一下,他們自己說了,Bagehot要唸作Bajut
(這位仁兄寫過《英國憲法》,牛津字典也收錄他的名字哩)
所以,將之譯為「白芝浩」似乎是誤譯(但似已慣用?),
比較像是「貝芝特」(但我為何聯想到康貝特與北之特?哈哈)
The Economist Sep 5th 2013
原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