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俚語」標籤的文章

[俚語] peanut gallery 跟花生、芝麻街、史奴比有關係嗎

---還真的有關係。 首先,這個詞來自早年的娛樂文化, 多早? 去劇場看秀看戲的那種年代 (沒有電影、電視,當然也沒ktv)。 劇院中,二樓(或頂樓)最高排的座位,通常是最便宜的 , 想找樂子卻沒錢的人 (通常是低階層民眾),就買這兒的票, 看表演可以吃東西 (不是兩廳院那種連水都不能喝的), 這區的觀眾恐怕都是買基本款零嘴,大概就是花生米囉。 想像一下 :坐在這兒的人,沒錢買前排座位,通常也是沒錢受教育的人, 自然就比較 "不受拘束、自由奔放" --->沒什麼觀影禮節概念地邊吃著花生,邊大剌剌批評台上的演出, 吐槽的同時,可能還順便把花生殼往台上丟 (從那麼高丟下來也是很厲害啦💪)。 於是, 這個座位區,就被人稱做 "peanut gallery" (gallery有 "座席" 之義) 現代用法則有兩種:  1. 【比較負面的說法】 愛(亂)批評的一群人 (政治新聞偶爾會用) 2.  旁聽席、旁觀觀眾  最常見的用法是,B批評A,A說: "No comments from the peanut gallery." 視情境可解釋為: "不懂就不要亂說" "外行人請自重" "酸民退散" 但是,跟芝麻街、史奴比真的有關??

[誤譯] lack of company是缺少什麼? a brown study是棕色的啥?

一字多義已經很麻煩,如果這些字義中還有的是古代用法、今已不採者,那就更麻煩了。 下面這句話:  "Lack of company will soon lead a man into a brown study." 用Google翻譯得到的結果,(果然)是: 「缺乏公司將很快導致一名男子進入棕色研究」 自詡英文不錯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意思應該是「少人陪伴將讓人加速走入棕色書房」 (然後馬上滿頭問號: 究竟棕色書房是什麼?) 再進階者,或許會覺得該這麼改:「缺乏陪伴很快就會導致一個人開始學習。」 (乍看之下也算合理,而且確實符合原句那種警世格言的味道) 以上,三者皆非。 此句問題或許在於,學過英文兩年的人, 絕對能看懂上句中的每一個字 ,卻無法正確解出其意。 沒辦法,畢竟這是16世紀的人寫的英文。 重點在於: company與study

【俚語】happy 樂天是好事 [happy有關的習語]

為了對抗Monday blues😢,找了一些跟happy有關的俚語/片語😊 不過, 很多都不怎麼happy (at least not truly happy :p) happy-go-lucky : adj. 無憂無慮笑呵呵的;樂天的 happy camper ( 美國用法): n. 知足常樂的人 (諷刺的是,後來通常是跟not連用, 否定用法比較流行 : He's not a happy camper. ) (camper是指參加夏令營的小朋友;夏令營是多數美國人年少時的共同記憶,但不是每個露營的小朋友都很開心; NYT的語言專欄 就曾寫道: 這個詞形容了某個參加營隊的小孩悶悶不樂的樣子; 英國人不流行夏令營,所以他們講的是 a happy bunny,但為什麼選擇小兔bunny的由來則莫衷一是) as happy as a clam (at high water) : 就像(漲潮時不易捕獲的)蛤蠣一樣開心 英國的說法是 as happy as a sandboy (雖然就連英美主要字典如Oxford、Merriam-Webster在內,都將sandboy解釋為 sand + boy: 賣沙童,但從 此詞起源來 看,應該是指英國19世紀賣砂的勞工 (就像busboy是指雜役,而非坐巴士的小男孩....),但這些人既是低階勞工,為何很快樂呢? 有人說是因為他們在砂中偶爾會撿到硬幣,那時可就樂囉! 有人說是因為他們常常喝的醉醺醺,當然就一醉解千愁囉)  紐澳的說法是 as happy as Larry slap-happy : adj. 傻呼呼、無憂無慮、蠻不在乎 ( OLD的解釋 是slap-happy形容一個人開開心心,但卻是那種 對於應該認真的事情不在意 的樂天派) many happy returns (of the day) : 生日祝福 (類似我在星爺電影裡聽到的祝壽歌歌詞「年年都有今日、歲歲都有今朝) 另外,The Phrase Finder也指出,這裡的return意思是「美好時刻的再次重現」,而不是商業或投資上的「報酬、回報」(= many happies,但這是很口語的簡化說法) 

[習語] 鹿茸的兩難??on the "antlers" of a dilemma

繼 bumbler 之後,經濟學人雜誌再度教導大家,「鹿茸」這個不久前橫掃台灣媒體的buzzword,原來英文叫做 antler 愛玩文字遊戲(尤其是標題)的經濟學人, 下了這標題 on the antlers of a dilemma ,自然也是有典故的

[諺語] 這位父親究竟聰不聰明? (It is ... that 表否定)

以前就注意過這個句型,但仍會一時忘記。 今天再次看到 有人舉了這例子 : It's a good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意思其實是 It takes a really (perfectly) good father to, perhaps, know his son.  也就是說,

[俚語](?)巨鱷與金雞母

今天來寫幾個在財金新聞中看到跟動物有關的詞語吧。 金融巨鱷 股市禿鷹 金雞母

[文化] High/Main/Fore Street:一起來逛「街」吧!

美國的Wall Street,大夥兒都熟吧? 而在美式英文的新聞文章中,常把 Wall Street 與 Main Street 對比。 今天則在The Economist(英國著名財經週刊)看到 the high street ( 文裡確實是用小寫 ) 的說法。 請出「危機超人」Wikipedia來解答,嘿,可有趣了,沒想到同樣都是「主要商業區」,也有這麼多講法。 想了想,倒也沒錯:從這個詞語發展的過程來看,

[俚語] 我不是在詛咒你唷!(give 'em hell )

圖片
以下這兩個片語,表面上說得似乎不是好事,但其實是常見的打氣用語啊!! Give them hell!  (them有時縮寫為'em, 因為這句很口語) Break a leg!

[俚語] full bore? small bore? 有夠煩?有點煩?(別亂譯啊!)

今天有個「笑話新聞」,就是機場的「適用多卡通」 的 英譯竟成了"more cartoons" (多+卡通) ( 別想湊熱鬧跑去看,因為新聞報導最後可看到機場人員已經在清除該標示的文字了) ; 總之,這種「字面解」而導致的誤譯,令我想到這幾天新學的一個俚語: to do something full bore  坦白說,乍看此詞,一時間我只想得到 bore 一字的兩個意思: n. 厭煩、無聊 或  v. pt. 承受;帶有; 但也不至於呆呆認為就是這意思。(譯者不見得什麼字都會,但最起碼要能分辨某字詞是否有其他涵義) 那就只好查下去囉!學習新詞總是件愉快的事。

[俚語] spin doctor

一般說法: 公關高手、公關專家 但因 spin 有 bend the facts in one's favor 的含意,因此,可以帶點負面味道去譯。 政治化妝師 (Wikipedia「政治化妝師( Spin doctor )是指政治公關顧問,透過一系列公關手段,影響傳媒的報道,從而改變輿論」)(OS:還是偏中性...,味道不夠) VOA美國習慣用語 ,通常不提供對應翻譯,而是解釋字詞意思:「spin doctor是指擅長於公共關係的競選助手」 BBC中文網新聞 :抬轎人 硬拗高手 (從 這個查找結果 看來的,此譯居然是 前行政院長陳沖所寫 。看來他英文不差呢!可惜沒機會幫他口譯見識見識)

[俚語] 跟wall有關的(中英觀念不同)

正如中文說「掌上明珠」,英文卻說是「眼中的蘋果」(apple in the eye), 許多片語、俚語雖可直接對譯,但中文跟英文使用的比喻,卻不相同, 因此,容易產生誤會。 例如: climbing the walls 乍看之下,會想:這不就是中文的「狗急跳牆」嗎?

[字辨] When "bully" was still a good word

Yes, the word bully used to denote something positive. bully 這個字可說是近代的buzzword,也就是以暴力、惡作劇等手段欺負弱者的「霸凌」行為 He's a bully. She's a victim of campus bully. 然而,我今天學到:bully 曾經有 good、superb的意思。 這讓我想到週末看了電影「金盞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中, (以下有雷,不想被劇透者請不要點入)

[術語] [運動] franchise player

hyperlink讓學習也成了觸角無限延伸的思路網 原本只是要學franchise這個字的相關用法, 不意看到 franchise player這個詞 這似乎是美國才用的運動術語

[英譯] 「回補」不是restocking (兼談「淡季」)

科技的東西不好翻,但其實,說起來以下這種句子也不算很科技吧...應該算是商業用語才對, 但...弄了好一會兒才弄懂。 先看以下句子: 由於4月下旬中國勞動節 庫存回補 需求不如預期,2Q12除少數平板計算機及智能型手機新機型上市 備貨效應 外,多數系統產品及記憶卡應用市場依然持續受到1H淡季效應影響,呈現疲弱不振的狀況。  inventory replenishment for China’s Labor Day holiday was not as expected. Furthermore, aside from restocking for certain new tablet PC and smartphone models hitting the market in 2Q12, most system product and memory card application markets remain sluggish, affected by the 1H slow season .

[俚語] PB&J

圖片
什麼是PB&J? 提示1:食物 提示2:美式

[新聞] 香港空氣污染情況

Wall Street Journal  HONG KONG NEWS November 26, 2012, 10:52 a.m. ET Hong Kong's Hazy Outlook   (excerpt)  By TE-PING CHEN HONG KONG—Diesel fumes from aging trucks 老舊 (old trucks) and buses that clog Hong Kong's narrow streets are putting Asia's financial hub(=Hong Kong)   on course for one of its worst years ever for roadside air pollution .

[俚語] do one's bidding

OALD: bidding   n.  ( old-fashioned   or   formal ) what somebody asks or orders you to do to do somebody's bidding   (= to obey somebody) At his father's bidding  (= because his father asked him to)  he wrote to his lawyer.

[英文] hair of the dog

連寫兩個idiom...也不是我願意的啊... 這個比較複雜 --- hair of the dog不就是狗毛,能有多複雜呢? 當它用於 "Hair of the dog is no way to cure the economic hangover from China's wayward policies." 這句時,就讓我感到很複雜。 以前沒特別注意過,直覺上認為這應該是個俚語。幸好,我的英語直感還不算太差: * hair of the dog (that bit on)  來源: 早期,被狂犬咬到的民俗療法,是從咬人的那隻狗身上拔下一根毛,放在被咬的傷口上。 移用: 解宿醉的酒。 對,你沒看錯,就是用「酒」來治「酒」(所以這俚語可不可以譯為以毒攻毒?)。 也就是,有種解宿醉的民俗療法,是用加了酒在內的解酒液來緩解;因為這道理跟以前治狂犬咬傷有點像,所以就用hair of the dog來指稱這類「解宿醉的酒」(之所以用「這類」,是因為有很多種recipe,我本人沒喝過就是了,不知道有沒有效?

[英文] Mexican standoff

圖片
在新聞中看到這個詞, 馬上聯想到前晚看影集 Castle 時,一群人去墓園挖寶藏(the jewelry from a heist 20 years ago is possibly buried "under the gun"),相互拿槍對峙的畫面 有趣的是,有人說 a Mexican standoff 是雙方對峙即可,有人說至少要三個人,有的則說最標準、最吻合的情況是三方對峙。 我個人覺得,越多人越符合這種僵持, 畢竟,這個詞說的是「難解的(no easy way out)的對峙」 愈複雜,自然就愈難解囉! 以下為網路文章例句及釋義: